編者按: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沿著大運河看安徽,這條來自老祖宗的歷史之河,穿越古今,縱貫南北,潺潺流淌,連綴起了安徽的“前世今生”。透過一條河,讀懂何以中國,回答何以運河?安徽的這一程,尤其厚重。深讀運河,“文脈”不絕;觸摸運河,創(chuàng)新不斷;欣賞運河,綠意盎然……最是“文”“新”“綠”這三個字,激起大運河安徽段的悠悠古韻、朵朵浪花。
運載千秋,皖韻悠長。
流淌2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國大運河,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傳承者,既是水脈,更是文脈。
在運河的漣漪中,我們仿佛能看見那古老的碼頭,商賈云集,舟楫往來,一片繁忙的景象。歷史中的皖北,因運河而繁榮,因文化而奪目。
今天的安徽,依舊把大運河安徽段當做文化瑰寶來守護,既探尋傳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又升華獨具安徽特質(zhì)的運河文化氣派。
6月17日,柳孜運河遺址國家文化公園項目現(xiàn)場,工人們揮汗如雨,施工緊張有序進行。未來,待工程全部完工,昔日大運河橋上“人流如織”、橋下“舳艫相繼”的盛景,將于此“復活”。
悠悠運河,歷歷千載。“活”起來的運河文化之于安徽,究竟意味著什么?“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毙抡鞒躺?,安徽文明程度得以新提高,文化自信得以新升華,大運河文化是重要的源頭活水。
運河入皖,載“文”而來。歷史深處流淌而來的大運河,在皖綿延約180公里,如今為這片文化厚土留下了唐宋時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橋墩、道路等重要遺跡,出土8艘木質(zhì)沉船等諸多文物,一件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揭示著江淮先輩勤勞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密碼。
新時代新征程,厚植運河文化,豐富徽風皖韻,激活“流動的文化”,接力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chǎn)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是每一位江淮兒女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深入推動文化傳承發(fā)展,打造創(chuàng)新型文化強省?!币晕呐d業(yè),安徽有的清晰的方向。厚植文化力量,擦亮徽風皖韻,當繼續(xù)擦亮大運河這張文化“金名片”。
文化強省縱使有千萬種“強”的路徑,而歷史的厚重感是不可復制替代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優(yōu)勢。大運河之于安徽,這條流淌數(shù)千年的人工之河,不正是驚艷世界的文化亮點么?打開世界遺產(chǎn)名錄,淮北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宿州通濟渠泗縣“入列”,頗受矚目。
我們無比自信:深沉而厚重的大運河文化,必然是安徽文脈重要組成,必然是徽風皖韻的精彩段落。我們無比清醒:大力推動文化強省,大運河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有人問,“安徽什么時候能成為強省”?我們的答案是:文化不強,就不是真正的強!強省建設(shè),文化尤需加速崛起。
暢水運、興文運。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站在歷史的時空坐標系中,更覺時間的分量,文化的厚重。也正是懷著一顆對運河文化瑰寶的敬畏之心、喜愛之情,江淮兒女不斷挖掘和傳承大運河文化,從考古勘探到遺址保護再到博物館建設(shè),從高規(guī)格舉辦運河文化節(jié)暨高峰論壇,到舉辦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展……一步一個腳印,洞穿著文化的本質(zhì),搭上了發(fā)展的快車,大運河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在江淮搖曳動人。
千年已逝,“皖風”拂過。如今,談起大運河,更覺其像是一條啟潤心智的文化紐帶。保護文化遺產(chǎn),再繪古老大運河“皖美畫卷”,就要讓水脈長流、文脈常新,讓大運河綻放時代風貌。
悠悠古韻,煥發(fā)新生。如今的安徽,既注重經(jīng)濟增長、創(chuàng)新跨越,更重視文化的厚植。文化強省,向遠謀篇,徽風皖韻精彩起筆,當飽蘸大運河蘊含的深厚精神之墨。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wǎng)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