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紀
唐代僧人玄奘穿越茫茫大漠
來到天山南麓一座富饒的綠洲城市
“東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
“管弦伎樂,特善諸國”
《大唐西域記》中的寥寥數(shù)筆
描繪出了這座極具傳奇色彩的
西域藝術之都——龜茲
隨著時光流轉(zhuǎn)
“龜茲”二字雖早已湮沒于歷史的更迭中
但今天,在“庫車”這個新名字下
仍延續(xù)著絲路名城“龜茲”的輝煌
大如輪胎庫車馕
每天清晨,烤馕的香味
悄然開啟著老城生活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馕”
肉馕、窩窩馕……
馕在新疆有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形態(tài)
而唯獨庫車的馕
大如輪胎、薄可透光
和面用水多少以及發(fā)面的程度
決定著馕坯大小
馕坑火候和時間的掌握
是庫車大馕薄脆的關鍵
分秒間的精確
得益于祖輩千年間的傳承
十字路口,東西交匯
作為貫通天山南、北的景觀大道
獨庫公路的終點
庫車在古絲綢之路上地位顯赫
庫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緣
北部高聳的天山孕育多條河流
巧妙借助地勢,坐擁寶貴水源
建造了這片古絲綢之路上的綠洲文明
兩千多年間,這座西域大城
在這一區(qū)域不斷發(fā)展、演變
形成總面積達7.5平方公里
由漢唐龜茲故城遺址和明清老城區(qū)
共同組成的庫車歷史城區(qū)
完整延續(xù)著絲路綠洲之城的
格局和歷史風貌
一枚銅幣,兩種文字
一枚古龜茲所鑄的銅幣
正面有漢文篆字“五銖”
背面有龜茲文
在一枚銅幣上
兼用漢、龜兩體文字
由此可見這種錢幣深受漢代貨幣制度的影響
再加上貨幣形制的特點
有力實證了2000多年前的漢代
中央政權對龜茲地區(qū)的統(tǒng)一管轄
一枚小小的銅錢
僅僅揭開了龜茲
這座絲路大城輝煌歷史的一角
龜茲境內(nèi)銅礦資源豐富
這里對銅的開發(fā)、冶煉
有著悠久的歷史
《漢書?西域傳》記載:“龜茲國能鑄冶”
自張騫鑿空西域后
中原冶煉技術傳入西域
憑借資源優(yōu)勢
龜茲的冶煉、鑄造等得到空前發(fā)展
深藏地下的另一個世界
庫車新城市中心的繁華區(qū),友誼路上
人頭攢動、車流不息、商販叫賣
而在這繁華之下
卻藏匿著1600多年前的另一個世界
2007 年,庫車新城建設地下商業(yè)街時
深埋這里的魏晉磚室墓得以重見天日
無論規(guī)格形制
還是玄武、朱雀等雕刻紋樣
都與中原同期的墓葬如出一轍
為后世定格了
1600多年前龜茲的歷史一刻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特有結構
具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精神氣質(zhì)
這樣一個強烈的中原文化符號出現(xiàn)在龜茲
可見中原王朝和西域之間的
交往、交流、交融從未間斷
在新疆縣級單位中
庫車的不可移動文物總數(shù)位居第一
中原服飾,龜茲時尚
庫車城郊
始鑿于公元5世紀的庫木吐喇石窟中
吸收犍陀羅以及中原等藝術之精華的壁畫
形成了兼具獨創(chuàng)性與多元性的龜茲風格
有的壁畫同時使用了漢語、回鶻語
畫面著色則主要使用了平涂手法
這種手法的運用
具有明顯的中原藝術特點
另一處壁畫上
工匠們將菩薩的服飾造型
繪制成中原貴婦人的模樣
頭梳高髻、肩披輕紗、頭戴寶冠
千年前,龜茲貴婦們
效仿中原服飾、妝容的風尚
被定格在了石窟里
“五·一”小長假
央視綜合頻道(CCTV-1)
5月3日18:20檔
和《文脈春秋》一起遠行
走進“絲綢之路”綠洲重鎮(zhèn)——新疆庫車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wǎng)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